作為當下中國最具“領袖氣質”的企業家,柳傳志擁有眾多的追隨者。在聯想30年的發展歷程中,柳傳志在各種內外場合的講話不計其數。但無論長短,幾乎無一例外地會向公眾解釋聯想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。
為何要將企業目標和愿景不斷地告知公眾?柳傳志曾這樣解釋:“我們必須讓公眾知道我們控股的各階段目標是什么,我們怎么做的,有什么問題,未來將怎么做。這樣才形成企業發展的壓力。聯想是軍中無戲言,對公眾說的話那是要兌現的?!?/span>
在柳傳志看來,企業最重要的是誠信,而將企業的部分信息對公眾透明化,是監督成就卓越企業的一個重要環節。
與君子交,不覺自醉和很多位高權重的人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不同,柳傳志更像一位溫和的長者,謙恭,體現在很多談話細節上。比如,柳傳志常會誠懇地握住對方的手,“今天謝謝你能來幫助我們?!蓖@一句話,就能夠拉近彼此的距離。
許多和柳傳志有過一面之緣的人都會有同一種感覺——“如沐春風”。這讓和柳傳志見過面的人,都不由自主地站在聯想的角度來考慮問題。
隨機應變是柳傳志的一大特點。在一些公開的演講場合有觀眾提問環節,總難免有人提出一些不合時宜或難以回答的問題。與一些企業家回答時的譏諷嘲笑不同,柳傳志時刻照顧對方的情緒和面子。比如在一次內部的交流會上,一位老板緊張地站起來提問:“作為企業家,我們應該怎么培養自己看宏觀大勢的能力?”聽了這個問題,現場無數人哄笑。因為對于管理者而言,對宏觀大勢的判斷,往往是天生的能力。
柳傳志沒有笑。他思考片刻,誠懇地回答:“我的理解是你想問在做企業的過程中,怎么順應宏觀大勢而為,做出正確的判斷?”
他將自己的答案娓娓道來:“自己吃過虧就明白了。”然后,柳傳志結合自己30年做企業的起伏轉折,總結出三點:第一,企業家不怕吃虧犯錯,但要有不斷復盤的能力;第二,遇到問題以后,靜下來思考很重要;第三,做企業不能被一件事困住,而要有全局意識。
聽了柳傳志的回答,全場一片掌聲,無疑,那位企業家的尷尬在柳傳志的態度和回答之下,被化解了。
對于“刁難”式的棘手問題,柳傳志往往都會在思考后認真作答,不回避、不搪塞,極其誠懇。比如,在2009年的一次全球智庫峰會的分論壇中,有人問及“您現在是否還認為對IBM的個人電腦業務并購是成功的”這個問題。
當時,聯想業務出現賬面虧損,一度表示將歸隱的柳傳志再度出馬挽救危局。
不少輿論認為聯想“已經站在了懸崖邊上”。此時此刻,這個問題是個燙手山芋。
柳傳志短暫地思考了十幾秒后,不慌不忙地回答:“成功的定義,是看是否達到了當初的目的。在并購以前,我們的營業額是30億美元。并購后的2007年,我們的營業額是169億美元,因此聯想進入世界500強。但去年因為金融危機掉下來一些。并購前有1.6億美元稅后利潤,2007年是4.8億美元,但金融危機后有2億美元左右的虧損,你問我成功與否就是因為出現了虧損?”在點破提問者的用意并用一系列數字說明發展后,柳傳志繼續表示,雖然有短期2億美元的虧損,但聯想買到了三樣想要的東西,一是ThinkPad的品牌;二是ThinkPad的技術;三是國際化管理經驗。這些對于聯想長期持續盈利都是有幫助的。“不是懸崖邊上,而是轉折點。成功需要時間檢驗,此刻你問我,我心里認為,結果肯定是成功的?!辩H鏘有力的語氣和手勢,不容置疑的正面回應,贏得了場下雷鳴般的掌聲,柳傳志的從容回答也讓所有人對聯想未來的發展堅定了信心。
言出必行,行之必果
“言出必行”四個字是柳傳志一貫的作風,也是貫穿整個聯想的企業文化。這也讓柳傳志的每一句話都顯得特別“重要”和格外“有分量”。
2007年,溫州商界邀請柳傳志前往交流。當天,暴雨襲擊溫州,柳傳志搭乘的飛機在上海迫降,工作人員建議耐心等待第二天航班恢復再搭乘飛機。柳傳志不同意,他擔心第二天航班依舊無法恢復,于是叫人駕車冒雨連夜趕路,終于在第二天早晨六點左右趕到了溫州,當柳傳志紅著眼睛出現在會場時,不少溫州企業家都激動得熱淚盈眶。
類似的事情也出現在2012年北京的一次論壇上。為避免交通堵塞而耽誤參會,要作為嘉賓致辭的柳傳志干脆自掏腰包,頭一天晚上就住進了附近的賓館。然后,在上午簡短的致辭后匆匆離去。在柳傳志看來,答應過別人的事情、說過的事情,必須做到。“聯想用三十年的時間,打造了一個品牌,這個品牌的核心就是誠信,聯想也因此受益無窮。而真要做到誠信,肯定是要承受很大壓力的。”柳傳志曾告誡員工,“一個企業做好一件事、執行好一個戰術動作不難,難的是做好每一件事。真的沒做好也不要緊,聽到問題,咱們改。但絕對不能做假,不能騙人,否則就是砸了聯想控股的金字招牌,第一次可能是警告,第二次那一定就是斬立決了?!?/span>
柳傳志的身體力行、言出必踐也讓更多人相信和支持柳傳志和聯想提出的長期愿景:第一,產業報國;第二,要值得信賴,受人尊重;第三,在多個行業內,擁有領先企業;第四,在世界范圍內要有影響力。
|